主营业务

MAIN BUSINESS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早在2013年,光伏新能源兴起之初,绿能碳汇人开始走进库布齐沙漠,便凭借着敏锐的嗅觉感知到新能源行业的广阔前景,用行动体现投身光伏行业的信兴、用双脚探索治理库布齐的决心。

 

公司成立至今,凭借领先的光伏发电技术指标、良好的沙漠治理成果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先进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受到了相关部委领导、自治区领导的关怀和指导。随着集团不断发展壮大,业已形成【生态新能源园区综合开发运营】、

【高品质肉牛育种及繁育】、【荒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新能源发电及相关业务】四大主营业务板块。

目录

2017年达拉特国家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获批后,绿能碳汇集团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光伏园区建设始终将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放在首要位置,实现了光伏发电和生态治理同步,针对沙漠、戈壁、荒漠和采煤沉陷区,形成开发新能源园区、生态治理和生态管护的完整解决方案。

ㆍ1.1.开发模式

达拉特光伏发电基地,绿能碳汇集团采用EOD模式,实现新能源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每块光伏板下都是绿意盎然的生态奇迹。

主营业务1:生态新能源园区综合开发运营

前言

2021年5月14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开发银行发布《关于同意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的通知》,通知提出要积极探索生态环境治理与资源、产业开发一体化实施经验模式,不断提升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EOD模式试点启动,推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产业与生态一体化,助力环保产业创新与生态治理现代化。

2022年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发改基础[2022]195号)。计划以库布齐、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为重点,以其他沙漠和戈壁地区为补充,综合考虑采煤沉陷区,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到2030年,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约455GW。

 追“风”逐“日”,国家规划风电光伏基地,以沙漠为重点,推动能源转型,为碳中和提供清洁动力。

蒙西地区生态脆弱,开发风力光伏发电项目给生态治理带来千载难逢的契机。新能源发电项目坚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并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EOD项目贷款支持,是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重要途径。

荒漠变绿洲,生态产业共生。蒙西利用风光发电与EOD模式,让荒芜土地重现绿色,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转变。

ㆍ1.2.开发规划

五统一即是:统一规划、统一公建、统一修复、统一帮扶、统一运维。

整齐推土机阵列修复沙漠,落实“五统一”原则,推动生态治理规范化,助力荒漠变绿洲,绿色希望生根。

两融合即是:多种能源融合、多种产业融合。

风光共生,多能融合,产业并进。太阳能与农业、工业协同发展,实现绿色与经济双赢。

两共享即是:共享储能、共享碳汇。

光储电站见证共享储能与碳汇创新。储能设施高效利用电力,共享碳汇助力碳中和,共享绿色未来,实现双赢局面。

ㆍ1.3.开发理念

以发展光伏产业为基座、以发展沙漠农牧业为突破、以发展现代旅游业为支点,着力打造农牧业、科技、教育、文化四维度、全方位、多元化发展。

➤  农牧业发展方面主要包括:肉牛养殖、牧草种植、设施农业。

农牧场生机勃勃,生态与产业融合。肉牛悠闲,设施农业发展,为现代农牧业注入活力,打造可持续生态新格局。

➤  科技发展方面主要包括:能源科技、种养殖科技。

科技赋能农业,能源与种养殖科技融合。能源科技为发展注入动能,智能化种养殖提升效率,推动农业高效、智能、可持续发展。

➤  教育发展方面主要包括:研学、科普、生态保护。

教育与生态共融,研学、科普与生态保护结合,让学生在自然中探索科学,树立环保理念,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同守护家园。

➤  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主要包括:沙漠旅游、工业旅游、亲自探索、民族风情。

文化与自然交汇,塔楼俯瞰沙漠奇景,融合沙漠旅游、工业观光、亲子探索与民族风情,让游客感受沙漠生机与工业历史底蕴。

ㆍ1.4.开发内容

生态新能源园区规划布局:包括空间规划、功能分区、交通组织等,以确保生态新能源园区内各项设施的高效利用和便捷互通。

风光无限,布局合理。生态新能源园区精心规划,功能分区与交通组织确保设施高效。新能源与绿植相辅,构建绿色画卷。

生态新能源园区设施建设:园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五通一平”,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网和场地平整。

光伏园区“五通一平”稳步推进。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网齐全,场地平整,确保园区高效运行,为绿色能源供给保障。

招商引资与产业发展:通过制定适合园区发展优惠政策、搭建招商平台、举办招商活动等方式,吸引优质央、国企及地区高耗能、高载能企业入驻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和升级。关注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引导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提升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阳光下的光伏阵列见证招商成果。优惠政策与引导吸引优质企业入驻,推动新能源发展,提升园区竞争力,为绿色经济注入动力。

企业服务与运营管理: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运维管护服务包括数据运维、物业管理、政策咨询、项目申报等。加强园区内的运营管理,保证基础设施正常运转,维持园区内企业的基生产生活秩序。

高效运维,精细服务。园区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管护,涵盖运维、政策咨询等,支持发展,强化基础管理,确保园区高效运行。

文化建设与宣传推广:通过与地区政府、园区企业联合等,组织策划各类生态新能源相关的宣传活动、建设文化宣传类设施展示等方式,提升生态新能源园区的文化氛围和影响力。此外,还将加强园区的品牌推广,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和行业、产业资源投入,确保园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观景塔守望光伏园区。通过宣传与文化建设,联合政府与企业打造绿色名片,加强推广,吸引资源投入,助力园区可持续发展。

杭锦旗硕方大基地位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齐沙漠北部西段,规划风力、光伏发电装机13GW,占地48.7万亩,总投资超600亿元,计划2023年启动,5年内全部建成。建成后,每年可发绿电260亿度,产值超80亿元,减碳248万吨。基地拟引进华能、三峡、国电投、国能等新能源发电龙头企业,所发绿电大部分外送到东部经济发达省市。

杭锦旗硕方大基地,规划装机13GW,占地50万亩,每年为东部输送260亿度清洁电力,助力经济发展与碳减排,谱写绿色奇迹。

基地开发遵循“园区化开发、平台化运作、多元化实施、标准化建设、绿色化消费”的理念,按照“五统一、两融合、两共享”和“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与生态管护”的原则,旨在构建“新能源开发+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的多产融合模式。以打造国家级新能源综合开发示范区为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推进过程中积极探索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合作模式的新路径。

多产融合,共创绿色未来。杭锦旗基地遵循园区化理念,构建“新能源+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示范,共谱绿色篇章。

截止2022年底,集团在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综合开发运营的两个新能源生态园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每年为国家输送绿电30亿度、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40万吨,完成生态治理面积8万余亩。目前,绿能碳汇集团正携手新能源企业“朋友圈”将已建成的生态新能源园区打造成为履行国际生态公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名片”。

光伏板熠熠生辉。绿能碳汇集团在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园区年输送30亿度绿电,减排240万吨,治理8万亩。

ㆍ1.5.实例

ㆍ1.6.板块小结

主营业务2:高品质肉牛育种及繁育

集团着力打造核心育种场,扩繁、补充能繁母牛种群,打造并完善胚胎、冻精生产设施、设备及实验室,搭建种公牛、冻精、胚胎完善的科研、生产和推广团队,培养饲喂、管护、营销人才及骨干力量。

沙漠现代养殖场,科技助力牛种繁育。绿能碳汇集团打造育种场,完善设施,搭建团队,推动扩繁与创新,为沙漠农业带来生机。

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集团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产业支撑带领农牧民“共同富裕”;携手内蒙古牧科院等科研院所在肉牛养殖方面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共建共享”建设发展新模式,为内蒙古高质量完成“国家‘粮仓’、‘肉库’、‘奶罐’”中多装奶、装好奶,多装肉、装好肉的使命贡献力量。

绿能碳汇集团与牧科院合作,探索生态产业化,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农牧民富裕,实现“粮仓、肉库、奶罐”。

ㆍ2.3.实例

中畜科技有限公司肉牛标准化养殖场,是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配套建设的一个循环经济项目。规划总投资1.7亿元,占地面积466亩,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完全建成后,存栏肉牛7000头,一期已完成投资1.2亿元。肉牛示范养殖场主要以育种、繁育为主,肉牛品种主要是安格斯、和牛。

标准化养殖场,牛群悠闲栖息。中畜科技在达拉特光伏基地建设循环经济项目,投资1.7亿,存栏7000头,推动品种优化。

养殖场肉牛产生的粪便用于基地板下种植饲草的肥料,可有效改善沙漠土质、促进饲草生长,生产的饲草又用于喂养肉牛,项目既治理了沙漠、改善了生态,又发展了产业。

绿色在沙漠扎根,光伏板下焕发生机。牛粪改良土壤,饲草喂牛,实现生态产业循环,改善生态,促进发展,展现人与自然共生。

中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鄂尔多斯市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也是基地配套的牧光互补项目的承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基因库保种动物技术开发,畜禽冷冻精液、胚胎遗传材料的生产销售等。公司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资格。

中畜科技有限公司,创新驱动畜牧业。成立于2020年,是鄂尔多斯龙头企业,承担牧光互补,专注保种、冷冻精液和胚胎生产。

主营业务3:荒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止2021年,全国沙漠化土地总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

广袤沙漠,沉寂辽远,自然与人为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荒漠化严重,占国土27.2%。面对挑战,治理荒漠、恢复生态是使命。

集团【荒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主要开展防沙固沙、节水灌溉、土壤改良、沙漠生物多样性环境构建等新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进提升及生态管护服务;沙漠生态治理、矿山修复、“林光互补”、“牧光互补”等项目规划及设计施工总承包;沙漠植物多样性综合示范区打造、抗寒抗旱沙生植物种植、用于动物饲料的高蛋白植物的育种育苗等。

绿色复苏,沙漠迎新生。绿能碳汇集团通过防沙固沙、节水灌溉等技术,治理荒漠化,打造“林光互补”,沙漠变绿洲。

采取“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场内养殖、治沙改土、乡村振兴”五位一体循环发展,全力推动沙漠资源化,最终实现优生态、减碳排、兴产业、惠民生、促振兴多重效益共赢共享。

板上发电,板下生机。绿能碳汇集团在沙漠实施“五位一体”模式,推动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态优先、减碳增效,共赢发展。

2016年开始建设达拉特(国家)光伏领跑者基地,基地总投资64亿元,占地五万亩,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113万千瓦,全部建成过后可有效防沙治沙20万亩。

2019年,绿能碳汇集团与内蒙古圣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强强联手,规划实施伊金霍洛旗“绿色矿山+新能源+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推动区域治理、矿山治理、乡村振兴同步、高效、快速实施。基地规划总投资约500亿元,建设风力和光伏发电装机10GW,年发绿电200亿度、年产值约60亿元,年减碳1600万吨。

全部建成后,可治理采煤沉陷区约10万亩、露天矿排土场和复垦区约8万亩、毛乌素沙地约12万亩;带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储能产业、氢能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现代农林牧产业集中化、规模化、一体化、园区化发展。最终将基地打造成为国家级现代能源经济综合示范区和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ㆍ3.2.实例

沙漠光伏见证绿色崛起。达拉特光伏基地与伊金霍洛旗融合,投入数百亿,推动“绿色矿山+新能源”协同,打造能源示范区。

通过在库布齐沙漠(达拉特旗境内)、伊金霍洛旗开发、运营新能源生态园区,将新能源产业和荒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无缝结合,积累经验、储备技术、积蓄力量,积极参与到三北生态工程攻坚战尤其是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新能源发展大潮。

ㆍ3.3.板块小结

蓝天下光伏园区如大地绿色律动。绿能碳汇在库布齐沙漠将新能源与荒漠治理结合,投身三北工程,推动新能源与生态融合。

主营业务4:新能源发电及相关业务

ㆍ4.1.制氢业务

氢能作为一种无污染、高效能、储能密度大的清洁能源,可以为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备受瞩目。随着新能源的蓬勃发展,能将成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氢能产业蓄势待发,为绿色未来提供动能。无污染、高效的氢能在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国家推动其发展,助力经济可持续。

ㆍ4.2.制氢实例

绿能碳汇集团投资鄂尔多斯国盛利华制氢设备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水电解制氢装置及附属设备的企业,掌握的水电解质核心技术能耗指标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在鄂尔多斯市的制氢系统项目总投资5.5亿元,建设年产1.5GW级先进水电解制氢装置生产线、研发中心及数据分析监测平台,产品涵盖0.5~2000Nm³/h不同型号的制氢装备,制氢能耗降低至少0.3kWh/Nm3。

五统一 两融合 两共享

 

以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即EOD模式(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

国盛利华制氢设备公司,先进技术助力氢能发展,节能高效,为绿色未来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ㆍ4.3.光伏发电业务及实例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光伏能源电站(光茂安电站),在国家能源局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11月,集团先行先试,在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内,投资建设了装机容量10兆瓦的光伏电站——内蒙古库布齐光伏能源电站。该电站于2016年获批,2019年3月4日建成并网。年发电量约2000万度。

 

库布齐光伏能源电站,10兆瓦装机容量,年发电2000万度。沙漠中的绿色发展典范,体现新能源与生态共生的创新实践。

中电兴牧光储电站,由中电国际、蒙能集团和绿能碳汇集团合资投建,是2022年鄂尔多斯市级重点示范项目。2023年并网发电,装机容量100MW,最高年发电量1.8亿度,配置15MW/30MWh储能,治沙面积3075亩。

 

中电兴牧光储电站,装机容量100MW,年发电1.8亿度,治沙3075亩,新能源与生态治理的标杆项目。

结语

绿能碳汇集团以新能源园区综合运营为主体,园区生态化开发为支撑,正在鄂尔多斯市釆煤沉陷区、库布齐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等地区,七个旗县推进集中式新能源大基地生态园区开发建设,目标是到2030年,与社会各界真诚合作,实现治理沙漠及矿山修复面积超100万亩、30万头肉牛规模化养殖、开发装机25GW的新能源生态园区,为践行“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贡献绿能碳汇的力量。

 

绿能碳汇集团在多地推进新能源生态园区建设,领导亲临考察,充分肯定园区发展成果。

ㆍ2.1.核心育种

ㆍ2.2.乡村振兴

ㆍ3.1.荒漠修复